從十六歲開始,沈芯菱受邀至大專院校、高中職、國中小學演講,累計上百場。她的演講內容不外乎傳遞知識、公益理念和實踐夢想的堅持,希望「頭戴台灣天,腳踏台灣地」的草根人民,能被賦予應有的尊嚴與地位;她並希望受矚目的是「公益」本身,不是「沈芯菱」三個字;學子卻以她為偶像,同齡者因她的事蹟而慚愧,年輕人則捫心自問:「能不能像她一樣,做到這種地步?」她的名氣之大,成為傳奇,實是始料未及的事。
爸媽以成衣代工為業、家境尚可的沈芯菱是家中獨女,出生後不久,美元匯率下降,代工價凍跌,爸爸卻堅持發放員工薪資,因此負債累累,流落各地以路邊攤維生;由於家庭經濟陷入困境,沈芯菱不只要和爸媽一起叫賣,還失去就讀幼稚園的機會,直到要上小學才舉家返鄉,回到雲林老家和阿公、阿嬤同住。
沒讀過幼稚園,沈芯菱的學業時常跟不上進度,常被同學嘲笑;每被嘲笑一次,她就努力一分,全靠不服輸的脾氣和傻勁!當時,她對電腦特別感興趣,媽媽還不惜變賣玉飾為她買進人生第一部電腦,有了電腦,她學得更多、更勤奮了。
小五創工作室
接件所得助貧
沈芯菱小學五年級就成立電子網站工作室,靠一己之力賺錢,從幫助同學開始,乃至後來天天熬夜承製十數間公司的網站,所得投入公益、關懷貧困,八年來已累積二百萬元。
沈芯菱說,小六時,常聽到「用教育改變貧窮」這句話,可是不懂為什麼只有富裕的人才能補習?因此興起架設「安安免費教學網站」的念頭,她每日往返書局、圖書館,借閱百本書籍自學,並參考過去撰寫的筆記,甚至請教師長、引進各縣市教育局處資源,至今有三百八十六萬人次的瀏覽率;小朋友留言給她,表示成績從不及格進步到九十五分,也有人因此考上第一志願。
安安教學網的成功,開啟沈芯菱改變環境的動力。
國一辦攝影展
建議定創作月
國一時,由於熱愛攝影,意外受邀舉辦個人創作展,周遭朋友卻吐苦水,直說因為「沒錢」,所以無法展現自身才華,她便突發奇想,把個人展變成青少年創作聯展,並建議政府制定「青少年創作月」,再次成為媒體焦點。
除了這樁事蹟,沈芯菱還因長期感受阿公、阿嬤和鄰居因為文旦滯銷,整天愁眉不展,主動幫文旦正名,透過網路傳銷;柳丁價格直直落,造成農民大損失,她也投書並推動「全民吃柳丁運動」,讓價格回升;由於發現新移民來台適應不良,又架設「台灣媳婦學習網」,有外配寫信感激,說看了她的網站才能考取駕照。
沈芯菱更從助人中意外嘉惠自己,她笑說,要提供別人正確的資源,自己要先審核好幾遍,所以小學畢業就預讀國中三年的課程,後來還用「出書版稅、投稿寫專欄、設計程式、架設網站、獎助學金」當作挹注公益的資金。
堅持自己的路
馬總統也肯定
顯赫的經歷,讓她有很深的感觸。從小到大,都是獨力作業,曾有些志同道合的同學和她一起做公益,誰知過沒幾天,同學家長就打電話抗議,表明孩子該以課業為重,不讓他們往來。
「我常問自己,這樣特立獨行是對的嗎?不以成績為導向,值得嗎?」一度想逃避,回到世俗所謂的「正軌」,但常被內心一句「都走到這了,再堅持一下下吧!」給打回。
事實證明,沈芯菱不只沒有錯,還走在正確道路的最前端,因為現在響應的人,來自世界各地,包括總統馬英九對她的肯定,還有人建議她,開發適用大陸版本的「安安教學網站」,她就找來北京和清華大學的學生蒐集資料;這時的她才發現,公益路雖孤獨,卻一點兒都不寂寞。
走訪台灣各地,等同繞台灣八十圈,撰寫的故事編入國小課本,個人事蹟納進世界年鑑,有勵志暢銷書作家和知名專欄作家的頭銜,獲全國傑出青年獎章和青舵獎、總統教育獎,是台灣十大潛力人物,考取微軟和三十七張國際認證、國家級檢定專業證照,得到國是會議徵文比賽全國冠軍、青少年與國際兒童人權高峰會大使身分,攝影作品在北京奧運展出,拍攝的三十萬張「草根臉譜」相片將集結出版,這些收穫,都集於大三學生沈芯菱一身,她,算是成功的人嗎?
沈芯菱說:「這是多年力行公益的成果,但不算成功,我真正的理想還沒有實現。」她的理想,是為「草根人物」發聲。
草根,泛指基層勞動者,如農民、工人或即將消逝的傳統技藝承襲者,她強調,他們不是弱勢,是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,默默耕耘,不懂利益勾結、政治操弄,被現有體制與資本主義犧牲的一群人,也是常被社會質疑「沒念過多少書,憑什麼為國家社會發聲」的人。
歷經貧困環境,熟習純樸的鄉間漁、農,奔跑在自然的泥濘田陌,游走於文化落差的城鄉,和常與新移民相處、往來的沈芯菱,自有一股對草根人物的疼惜和堅持公義的傲氣,在建國百年各地慶祝的同時,她卻提出「建國百年是誰的百年」的反思。在接近百歲的草根長者身上,他們散發樂天知命、無怨無悔的氣息;表面上,百年願望無非吃得飽、子孫不失業,沈芯菱卻強烈地感受到他們對辛苦一生、貧富不均的怨懟。
蚵殼割傷手
流血樂收成
每到寒暑假,沈芯菱只做三件事:下鄉訪問、經營網站、補充知識,一刻也不得閒。下鄉探尋長輩的生命故事,是她呈現草根精神的途徑,而且各個真實、令人感慨:「王功漁港七十歲的阿嬤說,新年願望是拿到很多紅包,我問她誰給的?她說,是蚵殼給的,被蚵殼割傷,『流血了』就是紅包,見紅表示收成!台西箔仔寮七十三歲的阿公則說,他從十六歲開始捕魚至今,無論有無漁獲,一趟油錢都要三千元,虧本一千是常態,不過冬天最慘,一周只能出海一次,六輕事件前後,漁獲更驟減三分之二。」
賣甘蔗50年
子癱靠津貼
有次她看見一位八十六歲的阿婆躲在市場角落賣菜,一把才十元,忍不住捧場又詢問了一下,阿婆為顧及子女顏面,硬說吃不完才拿出來賣,但鄰居都說,是阿婆家境不好,子女到外地工作,日子過得很慘。還有位賣甘蔗五、六十年的阿嬤,兒子車禍癱瘓,每個月只靠殘障津貼四千元養家,還得養育青春期叛逆中的孫子,生活苦不堪言,在窮鄉僻壤,也沒有社福團體協助。
拾荒掙口飯
汙處赤腳過
「佝僂老農為了尊嚴,蔬果賤價也堅持收割;羸弱拾荒者為了一口飯吃,再汙穢也赤足踏過,只換來一公斤廢紙一元,四個寶特瓶也是一元的辛苦。當我握著長滿厚繭、布滿傷痕的剝蚵阿嬤的手,不知她臉上是汗水或淚水?抱著攤販婦女,她無助的眼神背後,又承載多少血淚?」她在部落格寫道。
今年的冬季更嚴寒,草根面臨最大的衝擊,例如農產品賤價慘銷、攤販入不敷出,又有那麼多待業人口,沈芯菱百感交集,倒是阿公、阿嬤安慰她:「毋驚頭戴破笠仔、身住舊厝瓦,有土,著有希望!」
所以,沈芯菱立志讓社會看見草根的堅毅、體貼、純真及無悔;用她的鏡頭記錄小人物的笑靨、神采,讓現代人重視他們,也受他們鼓舞,力行公益與公義。身為草根子女,她希望草根子女都能以父母、長輩為榮,感激他們胼手胝足、勤鑿枯泉,賦予台灣生命的泉源。
以田螺為師
助人要及時
沈芯菱從草根父母身上,深深記下一句話「要做田螺,嘸通做蜘蛛。」田螺為了延續下一代,不惜犧牲性命,蜘蛛則為了私利遍地結網,到頭來不單困住自己,更會吞噬台灣前進的力量,所以「有能力時,要為艱苦人盡分心力。」是父母從小的教誨,「別等長大再去助人,想做,就要趁現在!」是她一直以來的信念。
雖然台灣在她眼裡,讓草根英雄受了不少委屈,但認識台灣愈深,她愈是鬆了一口氣,她說:「幸好,台灣很民主,改變不公不義的社會結構,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」
Comments are clos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