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,是叫日頭起床的人,頭戴台灣的天,腳踏寶島的地,但聲音卻總是隱沒在灰暗的烏雲後……請執政者記得那布滿風霜的臉龐,記得那徬徨無助的眼神。」「草根臉譜圖像」部落格裡的一幀幀照片,主角不是清涼美女,而是含淚收割的老農、路邊辛勤的拾荒者、居無定所的攤販、努力打拚的板模工人,搭配上台語口吻創作的詩句、文,每天卻能動輒吸引1 萬5 千人次瀏覽。
這批刻劃台灣草根小人物的照片,去年還曾在總統就職典禮上,甚至受邀至北京奧運的台灣館中展出,引起廣大迴響。
壯遊 公益是一輩子的事
照片拍攝者和部落格主人,是今年才18 歲的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系大一學生沈芯菱。你可能有印象,這位來自雲林鄉下的女孩,15 歲時便曾因柳丁賤價傷農,投書媒體,向政府為「一元柳丁」請命;不但讓台灣柳丁價格回穩,她也一戰成名。
從12 歲開始自學電腦,沈芯菱就架設了「安安免費教學網站」,網站上不只幫柳丁農發聲,也幫自己的阿公在網路上賣文旦,至今,更累計37 張電腦證照。隨著年齡增長,沈芯菱關心社會的層面也愈來愈廣;不僅自掏腰包送電子辭典到原民部落,還贊助弱視學生配眼鏡。16 歲以前,她就已經將到處演講、幫企業架設網站的收入中,陸續花掉100萬元做公益!
但要改變這個社會,如果只是捐錢,那「公益」的意義未免也太狹隘了。國中開始,沈芯菱背起相機,和爸媽利用週末假日出遊;但不是去風景遊樂區,而是跑遍中南部各縣市的窮鄉僻壤,哪裡荒遠就愈往哪裡鑽,常「壯遊」到地圖上都找不到的角落。
每趟旅行,她透過相機觀景窗所看見的沿途風景,不是高山綠水,而是草根小人物的工作臉譜和社會底層的生活百態;在按下快門的瞬間,捕捉到的每條皺紋彷彿都是一首詩,每滴汗都藏著一個故事。沈芯菱記錄草根圖譜的事蹟,去年還被編入國小教科書裡。
「壯遊真的是一輩子的事。尤其帶著公益成分的旅行,不該是去一趟海外當志工,抱著一時短暫的熱情,high 過就沒了,而是永續的。」她露出甜甜的酒窩笑著強調。
記錄 重現市井小民故事
6 月中旬,沈芯菱來到南港玉成國小演講,上百位六年級學生齊聚一堂,耳邊揚起蘇芮唱的「奉獻」,眼前投影著一張張草根人物的照片,沈芯菱細訴著記憶中,每張照片的拍攝背景與主角的故事。
在彰化的王功漁港,日正當中,一名六十多歲、全身包裹得密不透風的阿嬤竟還在採蚵。在38 度的豔陽下,她對已經曬得皮膚紅腫的沈芯菱笑說,自己一點不覺得辛苦,「因為我今天收到紅包禮!」每當講到這張照片,沈芯菱總要開放讓現場聽眾猜謎一番。「小學生會猜阿嬤撿到螃蟹,可見現在的小朋友沒看過活的螃蟹!國高中生是社會化的答案,猜是晚輩很孝順給了紅包,還有台大學生說,沈芯菱認為,當你沒有能力給別人愛的時候,才是真正的貧窮。
應該是阿嬤領到消費券了!」她笑了出來。「真正的答案就是阿嬤流血,大拇指一塊肉被蚵殼給刮掉!阿嬤還安慰我說,不會痛啦!兒子收入不穩定,一家六口還要靠她採蚵才行。」沈芯菱突然嚴肅地感嘆,把流血視為紅包,將苦難當成禮物,阿嬤展現的正是樂天知命的草根精神。
另一張照片,拾荒婦人正低頭撿拾被風吹得七零八落的舊報紙,沈芯菱回憶,那是在南投車水馬龍的省道旁拍的。當時險象環生,拾荒婦人卻說,「我知道剛剛很危險,不過沒法度,兒子明天要交註冊費!」那時報紙1 公斤可賣1 元,而寶特瓶7個才能換1 元。
還有老農夫頂著太陽,俐落地削鳳梨的照片,那是在嘉義竹崎拍的。鳳梨去年1 斤才4 元,很賤價,連肥料錢都不夠回本。沈芯菱問,何不轉種其他作物?老農夫卻搖搖頭堅毅地說,一輩子種鳳梨,他還要繼續種鳳梨,這是農夫的尊嚴。
而一個老阿嬤頭戴斗笠、腳穿雨鞋,捱著電線桿陰影處站著的照片﹔沈芯菱解釋,每天下午4 點55分,阿嬤就出現在離小學校門口較遠的電線桿後面張望,等著接孫子放學回家。她一問才知,原來孫子總嫌剛忙完田事的阿嬤髒,衣褲都是土,還有青草味,羨慕不少同學都是爸媽開轎車接送……。
改變 有餘力就幫助別人
不禁問起沈芯菱,她拍下的第一張草根臉譜照片長怎樣?
國二時,13 歲的她走經斗六家裡附近的一個工地,有個穿著華麗的媽媽,指著在二樓工作的板模工人,對身邊的國中兒子大聲地說,「你還不認真念書,以後就跟他一樣,沒出脫!」說完,母子倆和沈芯菱擦身而過,那樣階級歧視的話語,當下讓她的心情很複雜,便拿身上的傻瓜相機,順手拍下忙碌中的板模工人,這就是第一張草根臉譜。
「工人幫別人蓋了很多房子,自己可能沒有遮風避雨的地方。而很多成功富裕者都是世襲而來,憑什麼擁有了一切,還去歧視在競爭中資源不足的失敗者?」她心想,既然會拍照、寫文章、做網站,何不試著讓這些人的故事被看見?沈芯菱曾到台大醫學院演講,有學生舉手表示,他們學那麼多醫術,將來就是要為照片裡的市井小民服務,卻從來沒有用心認真看過這些人;還有學生說,看了這些照片,比較認識自己的奶奶了。
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人其實都在生活周遭,不用我講,大家都應該看得到啊!尤其是自己的家人,為什麼要外人提醒才『看得見』?」她相信,有能力的人,本來就要幫助沒能力的人。「如果哪天災難降臨了,你會不會希望有能力的人,也伸出手幫你拿掉一些負擔?」
透過照片,她希望生活無虞的學生、年輕人重新正視自己所擁有的,有餘力就幫助別人;也但願窮人家子女不要瞧不起自己的出身與父母,既然不能改變成長背景,卻可以改變看世界的角度。
體認 付出是無限的獲得
5 年多來已經拍了25 萬張照片的沈芯菱,自認沒幫上什麼忙,自己卻是收穫最多的人。她體會到「付出絕對不是有限的施捨,而是一種無限的獲得!」而身為一個記錄者,看到許多辛苦、令人鼻酸的場
景,她坦言心情也不禁波濤洶湧,「特別的是,他們常反過來安慰我;但我多麼希望他們生活好一點,就不用這麼『樂天知命』。」
去年底,經濟低迷時,資源回收價暴跌,拾荒者生計首當其衝。沈芯菱曾問一個「酒矸倘賣嘸」的老婦,怎麼辦?老婦卻得意地說,她早就未雨綢繆,在回收價還正常時,醃製了很多泡菜、菜脯。
笑中帶淚的答案,令沈芯菱心頭一震,那是一種再辛苦也要笑給老天爺看的善意與達觀。「他們要的東西很單純,可以溫飽就好,餐桌上食物雖沒有大魚大肉,但是吃在嘴裡滋味很多。對生活的希望也很簡單,不過是種的水果有人吃,肥料不要再漲價了,回收價好一點罷了。」
沈芯菱常問照片的主角們,「中樂透好不好哇?」聽到的答案卻都是,「不用不用!不敢肖想啦!不知道怎麼花!」也發現很多拾荒者有存錢捐助他人的習慣,她不禁思索,到底什麼是貧窮?「或許當你沒有能力給別人愛的時候,才是真正的貧窮。」未來,悲天憫人的沈芯菱,仍然會丟掉實體和心理的地圖,繼續壯遊,繼續帶大家「看見」台灣底層強韌的生命力!
未來,沈芯菱將繼續用鏡頭記錄台灣生命力。
Comments are clos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