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根筆記走過20年代

火車沿著鐵軌南下,眼前的風景慢慢從現代高樓轉為農田與平房,越過濁水溪,此地正長台灣最貧窮、人口外移最嚴重的地方一雲林縣。在2008年歲末,想藉由阿公的口述生命歴程,從常民的食、衣、住、行出發,重新認識阿公、認識.那我們未及參與的年代,細細聆聽著那些人、那些故事……«民國_十年,中國東北九一八事件發生那年,阿公出生於雲林縣庵古坑(古坑舊地名)’ 一個純樸的山間村落,他排行老大,下有三個弟弟與四個妹妹。最令阿公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當時住在傳統的「竹籠厝」,沒有任何鋼筋、水泥,而是用古坑盛產的竹子所搭建,屋頂是以剖半的竹片為底,蓋上茅草和幾片屋瓦,牆面則是用米糠和泥土攪和塗抹而成,不但能遮風避雨,冬暖夏涼,甚至有防震效果呢!這種純手工打造、最自然、會呼吸的「綠建築」,是現代居住於「水泥牢籠」的我們所難以想像的。五十多坪的竹籠厝內,隔了三個房間,中間是「公媽廳」(神明廳),兩邊為臥室,臥室旁會再搭建一間小灶腳來炊煮。從上述空間設置來看,可對當代風俗略知一二,如「公媽廳」在中間,反映了傳統敬天崇祖的信念,而「廁所」被視為不潔污穢之地,所以都蓋在埋院的角落,直到阿公上小學後,才搭建成三合院。住宅是與人類生活最親密的空間,從竹籠厝到鋼筋水泥;從三合院到公寓透天厝,其實從住宅型憊的改變,不只看出器物進步,更可以發現家庭結構及生活的變遷。在阿公的年代,住宅是生活必需品,必須在有限的預算,搭建出實用、遮風避雨的空間。而且空間設置謹守傳統分際,如三合院正廳是奉祀神明、祖先神位,正廳左邊是第一大房,給家族中位階最高的人居住;右邊是第二大房,給位階次高的人住。而中間偌大的廣場,平日用來曝曬稻米、花生,或用來聚會、讓小孩玩耍。這些配置也反映了阿公年代以「大家庭」和「一級產業」為主的格局。現今都市化發展,有許多三合院赫然成為「古蹟」,意味著已經隨著時代成為歷史。但又是什麼原因導致變遷呢?人類學家LeslieA. White的新進化論指出「Culture = am,unt ,f energy capturedX techn,l,gh & efficency」,文化的演變,通常來自科技技術的改變。台灣自五,年代起,輕農重商,積極開發二級產業,造成農村的壯年湧入都市,進而在都市成家立業,但在農村待習慣且年長的父母較不願共同搬到都市生活 ,所以漸從大家庭變成小家庭。K,ttak則解釋大家庭親戚聚集一起,可以蓄集資源,乃為了適應「貧窮」。現代的「房子」,不只是生活空間,往往還代表「財富」的象徵’但有趣的現象是,阿公年代斯土斯有財,以「田地」代表財富,實務的種植稻米與蔬果。然而,現今房子卻因為資本主義的介入1出現了所謂的房地產投資等炒作議題。聽著阿公的故事’腦海中浮現都市的雜沓擁擠,人與人身體的距離是如此的靠近,但心靈的距離卻成反比的疏離,阿公特別回味小時候*太陽下山之際,左右鄰居都會到竹籠厝前的大榕樹下泡茶、下棋、聊天,質樸卻很豐富,阿公的故事,讓人不禁重新思考,住宅的初衷與核心價值。【土地伴阮大漢】「透早就出門,天色渐渐光。受苦無人問,行到田中央,行到田中央。為著廉三餐,願三餐,毋驚田水冷酸酸。」阿公的童年沒有電視、收音機’所以根本沒有聽過什麼流行歌曲,但這些農家曲調可是朗朗上口 °阿祖養了一頭水牛「來旺」來犁田耕地,阿公常常幫忙放牛’在艷陽高照時 , 把溪水澆淋到水牛發燙的背上,和來旺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,阿公還因业學會了「摸壽」。摸壽其實就是透過摸牛的牙齒,知道牛的年齡和健康狀況,阿公說_般牛有八齒’若長九齒則代表牛公,十齒就是強壯無比的牛王,而隨著牛長大,牙齒會慢慢變短。除了照顧阿旺 , 阿公一放學立刻跑到山林間撿木材、到田裡推秧車、拔雜草。用削痩羸弱的身妮,挑起盛滿惡臭豬糞的水桶去菜園施肥;回家再趕緊入灶腳、境柴滾水煮飯,照顧七個嗷嗷待哺的弟妹»很早就學會獨立自主。相較於現今富裕的社會,許多小孩伸手就能擁有全世界 , 阿公可沒什麼玩具,有的是處處可見的蟲鳥魚獸•土地就是阿公的遊樂場;螳螂、鍬形豊就是阿公的無敵鐵金剛.所以當讀小學的孫子拿著自然課本在背誦「螳螂幾隻腳……」峙1阿公不禁莞爾,難以想像曾經最親近的動物,成為教科書內的插圖•那些孫子在硬背的內容,不正是大地曾教導給阿公的智慧呢?若說新世代是所謂的「草莓族」的話,我想可用「水牛族」來形容阿公那一代,他們很早就學習到「做牛著拖,做人著磨」的觀念。不過除了物質匱乏的原因外,還與食指浩繋有極大的關係。早期認為「多子多孫多福氣」,希望多生些壯丁來幫忙務農、工作。相對的*現今較為富裕的社會,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升,重視工作舆休閒時間 , 越來越多人晚婚,和出現許多「頂客族」(只有結婚,不生小孩)’ 故導致台灣在2007年平均生育數1.1人,而對孩子的觀念從原先類似「生產工具」到「掌上明珠」,自然而然寵愛萬分 , 讓孩子在安全的温室下成長,但從阿公的故事中,才能體會到適時的放手才是教育的秘訣。

【轟隆:隆:\學校】講到學校教育,阿公所處日據時期,所以八歲峙(民國二十八年)到「大湖底公學校」上課(現今的雲林古坑華山國小),一個班上竟然有70多個同學,_個日本老師只會教導日文。時光若苒’阿公對日文已經印象模糊,但他永遠難忘常常上課上到一半,「嗡〜嗡〜嗡〜〜」防空警報大響,全校趕緊躲到防空洞內,等待応炸機飛過。還有一次,阿公正在家裡煮飯,結果攝炸機空襄掃射,阿公趕緊躲到灶腳的角落,而阿公的母親右手抱著老四,左手牽著老三,又背著老么,慌張的躲起來。阿公當時年幼,對死亡沒有概念,只把空襲當作遊戲躲端貓,但現在阿公回想起這段日子,手輕拍胸埔的說「好佳哉,天公伯有保佑」(台語,好險)。阿公每日的生活不是在學校,就是柱田裡,直到1943年,學丫來了-群穿西裝打領帶的長官,宣傳著「來日本的海軍廠,讓:半工半讀,學習世界先進的造飛機技術,還有薪水寄回家綁,里严陛下效命……」阿公十分心動,和同學想要結伴前往,結可惜,當時因為腳傷骨折,未通過健康檢査,只能眼巴巴看書豎到日本去。阿公的眼神,流蘇出惋惜與感嘆,當我聽到這囂:時,突然覺得劇情有點熟悉,原來日前看的《綠的海平線》紀錄片‘正是描述阿公這段歴史。我趕緊告訴阿公,真相沒有他們述說的這麼好,當那群稚幼少年工抵達日本神奈川縣後,沒想到迎接少年工的竟是簡陋的宿舍,他們沒眠沒日的趕工,用汗水與淚水建造-架架的戰鬥飛機,全心全意為「國家」效命°而且這些嚴峻的訓練、寒天凍地的天氣,都比不上美軍襲擊時的烽火滿天、血濺異地般令人恐懼°在屍橫遍野的背後,更多陪葬的,是青春。阿公聽了我的描述後,直說厂咁有影?」(台語,真的嗎?)正如同阿公常掛在嘴邊的俗諺「憨人憨事有憨命」一樣,希望阿公能因此比較釋懐,  其實教育的變遷,也可反映台灣經濟、政治等社會的轉變,像是日本治台時期,為了掌控台灣人的思想,全面教導「日本文」,把日文做為當峙的「國語」。且公學校的設立目的相當明確,如公學校的第一條條文說:「本岛人子弟施德教.授實孚,以養成國民性格,同時使精通國語。」但諷刺的是,日本人想將台湾人變成日本人,但根本上卻又分為台灣人讀的「公學校」和日本人讀的「小學校」, 想當然爾師資、設備、教學內容都有差別待遇,將台灣人視為二等公民 , 卻又希望台灣人能成為忠貞順服的「日本國民」。直到日本戰敗*國民政府遷移來台»為了反共政策需求,國家教育的重心 , 轉為民族精神教育,積極宣揚「三民主義、反攻大陸」,教科書也長只有「國編版」、學校嚴謹訓練,聯考也是「一試定終生」,沒有其他管道選擇。直到渐引進西方思潮,刺激與交融之中,60年代出現了「鄉土文學」,也出現提倡教育自由化、多元教育、人本教育、學生自治等當代社會的各種議题。從上述可知,臺灣教育大多由中央政府統一實施,甚至做為洗腦工具,但隨著教育的普及、社會變遷的加速,許多人提出「教育鬆綁」的建言 , 將教育也能「民主化」,不再只是政府人員決定孰是孰非,而是開放讓社會大眾參與,集思廣益,從封閉單一走向開放彈性。【二十歲彼年】阿公小學一畢業’就一肩扛起長子的责任,開始汲汲勞碌的討生活•往往天還未亮、濃霜瀰漫時,就得踩著生编的腳踏車•載一董董笨重的竹筍,嘎伊嘎伊的吃力爬坡,到三、四十公里外’那風沙滾滾、荒沒的海口村庄,沿途吆喝叫賣,滿身重汗 , 每日僅捨得吃一餐蕃薯毀配段菜晡 , 奢求半頓温館……。也曾隻身到台北南港的工地打拼•每天肩挑水泥、背扛磚頭*跟十幾個大男生擠身在十餘坪大的員工宿舍,忍著腥穢吵雜,一塊半角勤儉過日:也曾到阿里山上搬運木材、去商雄港口搬運试櫃•走遍各地’哪狸有欠臨峙工*就往哪裡去 , 日子苦不堪言”宜到二十歲那年,阿公回到家鄉過年,隔壁村莊有一群輪夫扛轎经過’停在阿公家門前的榕樹下休息,阿公很貼心的拿水给稱夫們解渴’沒想到遠一杯水改變了阿公之後的生命。有位辅夫覺律阿公很有禮貌、應對進退得宜,知道阿公方二十歳,拍了一下大腿,大叫聲「好啊! j ,阿公常時還一頭籍水,未料隔趙天有位媒人婆跑來家裡,介紹隔壁村莊的姑娘*要來牽姻緣•但有趣的是,媒人婆不是跟阿公谈,而是跟阿祖淡*最後阿祖覺得阿公年紀已不小,該要成家才能立篥,所以就精媒人婆挑個好日子迎娶。於是阿公就娶了阿嬷,到洞房花埼夜那天,才終於見到阿嫌本人。一路上相互扶持-有爭吵也有喜樂’有酸苦也有甘甜’走到現态也超過五十年了,望著阿公、阿嬷晚餐後*在公園中散步的背彩 , 路燈把形子拉的好長、好長‘方髓會到「執子之手-與子偕老」的真義。人類發展史中,「家庭」通常是生活最基本的單位,串聯起個人與社會-也是傳承文化與生命延績的重要媒介*,而在阿公年代中,看見婚姻重視門當戶對,主要的功能就是使「性」合理化,才可以延绩香火、代代不绝。而且儘管婚姻畏由丈夫和奏子組成,但決定组成的卻是一位陌生人一媒人婆,現今視為理所當然的「自由戀愛」,在當時簡直是荒謬無理。如當時人認為「若乃不由父母。不問門第德性。而曰自由憩愛。則與嫖客娼妓何異。」 竟把自由戀愛常成是嫖客與娼妓間的關係,這在保守封閉的社會,常然無法被接受。社會隨著工業化與都市化的變遷,在個人意織高瀰、男女平權的時代•也重新定義了「婚姻」的功能,渐變成自由戀愛,尊求的情感寄託、依頼-所以強調婚姻的品質•再加上女性教育水準普遍提髙、本身有職業能不斷與社會接觸等原因,導致離婚率節節上升-白頭偕老成了罕見的事情。【敬天、知天、辦夭】阿公箔婚後,就定居在家鄉古坑’種稻米和柳丁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儘管七十多歲•依等老當益壯、堅守職责。阿公也依循傳統習慣•如常吃隔夜飯菜、水果繼是先挑快壞的吃,而且送给他的新衣服,只有過年才會拿出來穿,還有我發現,阿公很愛講「相反詞」,記得有次買一堆北港的大餅送阿公吃,結果阿公一直說「不好吃,別亂花錢」,害我們不敢再買,結果後來是阿娠偷偷告訴我們,阿公就是嘴硬,怕我們花錢,其實大餅都是被阿公吃完的呢!也許這就是傳統的含蓄與不善吉詞吧。阿公還笑著問說*你知道怎麼絲豆芽長得白嫩又粗肥嗎?其實很閒旱’拿塊石頭壓在豆芽上,使蛾維改變方向、芽梗橫向生長,自然就會長得出粗壯!阿公認為生命就像豆芽菜一樣,要有壓力才會出頭,所以反過來感謝每一次的考驗,能繰他不斷的成長、蛻變。每位長輩都像是一座圖書館,每道披纹裡,都蘊含著傳世的智慧。當在全球化的今日,許多人總是迫不及待的走向世界,但不知不覺中 , 卻對自己腳下的土地感到陌生舆疏離,找不到自己的「根」。其實-我們能試著從聆瑶身遗長輩的生命故事開始•因為唯有了解過去,學習「敬天、知天、樂天」的精神,未來才能走的更遠、更踏實。

Comments are clos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