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esslogo
感謝每份報導,都是對我們的督促及責任,焦點並非個人,願化做橋樑,讓更多人看見在山巔海角的生命。We appreciate the media becoming our supervision. The focus is not on individuals but would like to make more people value the underprivileged.

15歲國中生架網站

是春天的草莓季了,但已過收成季的柳丁,卻還有每公斤10元以上的價格。現在柳丁能有這價位,或許都該感謝一位小女孩在去年做的事。火車沿著鐵軌南下。眼前的風景由高樓轉化為平房與農田,這是全台灣最貧窮、人口外移最嚴車的地方–雲林。在《天下雜誌>2004年的「2縣市人民幸福調查」裡,雲林在年輕活力、婦女友善、老年安養、財政等處均表現落後,是全台灣最不幸福的一個城市。然而,在這樣貧瘠的土壤下,卻有公益小巨人,試用科技的力量,為弱勢族群找回失去的幸福。3個多月前,媒體連好幾天追擊一則新聞:「國中生vs,農委會」!一個國三生,用自己的電腦、相機,讓大眾與政府深刻感受到農民的困境當時正值立委選舉,還在斗六國中念書的沈芯菱,看著大街小巷裡穿梭的宣傳車,對照田裡盛產的柳丁,及隨處可見的「一顆一元」拍賣標語,不僅感到無奈與困惑,也帶著股憤怒。留著短髮、臉上還有些稚氣的沈芯菱不捨地說:「農民辛苦整年,卻可能血本無歸,」加上爺也是這場殺賤傷農的受害著,決定用自己的力量幫助農民・沈芯菱先投書到報紙民意論壇,希卓政府與全民幫農民把。隔日,農委會回應表示,這現象導因於農民提前搶收,且行情仍超過成本價。用網路為農民發聲15歲孩子的投書,看來是無法與成人、甚至是政府抗衡。但沈芯菱不氣餒。因為她知道可以用網路這個新興媒體的力量。她跟媽媽、爺爺等人帶著相機到處蒐集畫面,架設一個『守護台灣柳丁』網站・公佈每斤市價只有4元的事實。網站推出後,立刻引來大批媒體追擊·「星期天一早,門外突然聚集好幾家媒體,說要來採訪我們芯菱,」媽媽許麗娟形容當時的狀況。在媒體的宣傳下,網站在兩週內吸引近30萬人次瀏覽,引起熱烈的轉寄與討論,期間沈芯菱便收到約3000封信・甚至有海外華僑來信,最後終於迫使農委會召開記者會說明,決定以較優惠的價格收購為農民抒困。事後,柳丁每斤價格回升到12元,與之前4元的淒慘狀況,農民營收一來一回就多了兩倍。其實,沈芯菱已經不是第一次用網路幫助農民了。10歲那年中秋節,她看到爺爺辛苦種植的文旦滯銷,心裡感到不忍,於是自告奮勇地幫農民製作一份宣傳信,到網上搜尋各大企業,直接投信請他們幫忙採購,當年就為附近農民賣出3萬斤文日。隔年,沈芯菱變再幫農民架設「斗六文旦直銷網」,使銷售熱況突破10萬斤她自豪地說:「那時,連Google都找不到農產品的銷售網頁,所以這可能是國內第個農產品銷售網喔!」不久,台南的麻豆文旦也接著跟進,開始上網尋求銷售管道。貧窮的小孩,更懂得努力這位十來歲就會架網站的電腦神童,其實出身並不比一般小孩幸福。由於過去爸媽做的是路邊攤小生意,因此沈芯菱童年便隨著父母東奔西跑。當同齡小孩都在上幼稚園時,裡卻沒能力為她負擔學費。但貧窮的經歷,卻讓沈芯菱比同齡小孩更早熟,沈媽媽疼惜地說:「她很能體諒父母,對家境

直沒有抱怨,」沒有學習教材的情況下,家裡的《慈濟月刊)與鄭豐喜的《汪洋中的一條船》,成了陪伴她長大的讀物。國小四年級時,沈芯菱聽老師許建亮提到電腦對未來的重要性,開始啟發她對電腦的興趣。「電腦很酷、很特別,上網可以做好多事喔!回想接觸電腦的那一刻,沈芯菱掩不住雀躍的心情。雖然家境不寬裕,但父母到處籌了兩萬多,為沈芯菱買來一台組裝電腦,而為了幫家裡省錢,

她多利用圖書館、到書局站著看、抄筆記等,甚至跑到大專院校問教授,一步一步地充實自己的電腦技能。才學一年,沈芯菱就架出第一個網站「北港媽祖」,介紹媽租生平、北港朝天宮的活動·也放上自己的簡介與技能執照。之後,她開始接案,幫企業架設網站,至今已架設超過50個網站,知名電視節目「點燈」、中部的大友機械、羽帝企業的網站,都是她的傑作笑起來帶點瞇瞇眼的沈芯菱說:「剛開始有人會懷疑小學生怎麼會?但看過作品後就比較信任了。」在這些過程中,沈芯菱不但存了錢,也幫家裡的成衣店開設電子商務網站,目前網路訂單比重已超過50%、改善了家中經濟。至今・15歲的沈芯菱手上已握有31張電腦證照,累積的資訊賽獎章不知凡幾,成為遠近馳名的電腦神童·但她心中真正想做的・卻是公益企業家·幫助其他窮孩子線上學習雖然目前面臨升高中關卡,每天幾乎都被學校與讀書佔據·但沈芯受卻想透過科技・幫助跟自已一樣的貧因子弟們3年前・沈芯菱開始著手架設自己的公益網站「安安免費教學網」·前後準備一年多,透過各種管道與協助,如上網蒐集、跑圖書館、義工的提供等,才將資料蒐集完整。

目前網站提供包括12項國小與13項的國中教材重點,及13項學習資源,還能協助學員進行線上測驗,幫弱勢子弟跟上課業,不必花錢補習。2002年11月,安安免費教學網上線,沈芯菱自己畫海報、印傳單,還主動到附近學校宣傳。至今,網站已累積超過57萬的瀏覽人氣,甚至吸引大陸網友來此交流,去年中,她再開設簡體版,嘉惠台商子弟。開站兩年來,沈芯菱收到數萬封網友來信,曾有一天收到2,000封的紀錄。她開心地說:「很多網友都很熱心,說希望能幫忙做些什麼。」肯定了她當初決定用科技作公益的想法。去年暑假,沈芯菱還舉辦「陽光世代英語免費教學園地」,提供貧寒子弟一個月免費英語教學,自己編教材、借教室、招募

師資,甚至挨家挨戶招生等,最後招來75名學童。整個活動經費除了她自己的6萬元之外,也只有向青輔會申請的6,000元。今年一月,沈芯菱向雲林縣文化局提出申請,將舉辦個攝影展、以「福爾摩沙青少年創作展」名義,開放供整個縣青少年參與。事後吸引55位中學生投入。並有超過20家媒體報導。而她也為活動架設專屬網,讓這些創作者與作品受到矚目。她開心地說:「很多網友都來信表示,希望也能在自己的家鄉辦類似展覽。」

用科技做公益,跨及兩岸。

沈芯菱的關懷不僅在本地,更發揮到了對岸。她提到,很多大陸網友都曾來信,不僅擔心子女在台處境,也礙於對繁體輸入法的障礙,失去教導下一代、聯親友的管道。因此,另一個「台灣媳婦學習網」,也在不久前運作,提供沈芯菱自己開發的快速輸入法,讓這群台灣媳婦用現有鍵盤打字,發揮自己的學識能力。不少人學會後,都紛紛來信表達謝意。「雖然都是些簡單字句,但從字裡行間就能感受她們的喜悅,」從沈芯菱臉上的酒窩,不難看出她心中的滿足感。當同齡朋友都還在迷偶像、打電玩、聊八卦時,沈芯菱課餘卻在建設教育網站,投入公益事業。陪伴女兒一路走來的沈媽媽感嘆,沈芯菱不像一般女孩子愛逛街、玩樂,幾乎把公益當成生活的全部。她搖搖頭:「這孩子平常連衣服都捨不得買一件,但弄網站、辦活動時倒不手軟;只要看到流浪狗,還會一直拜託我們養。」看她走過國中生活的斗大國中輔導主任陳煌銘也讚嘆,小小年紀的沈芯菱,用科技做到的事,甚至比大人還行,最難得的是她並不會因此而高傲。「有時,連我們自己也會懷疑,這裡還能給她什麼?」沈芯菱的故事,不僅激勵同樣出自貧困的青少年,她更證明,即使是學生,也能用科技完成自己的公益夢。科技,不僅是賺錢工具,也讓人們得到幫助其他人的能力。